
初三年级西安研学记
2023-05-05 作者:ytzx
——初三年级西安研学记
泱泱西安,滚滚八水,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图卷在西安缓缓展开。4月26日,在一模考试结束后的第二天,初三年级师生便开启了为期五天的西安研学之旅。覆满尘土的兵马俑、高耸威严的大雁塔、闻名遐迩的美食、还有怀揣着无数名人故事的“梦中情校”……无数尘封多年的历史将在我们的步履间慢慢展开,再现昔日繁华。
DAY1:第一天的西安,是光影斑驳下的熙攘人群;是古城墙的青砖;是高昂激扬的华阴老腔;是“七世官宅”的高家大院;是老师和同学们围坐一起的相谈甚欢;是感受不到舟车劳顿的亢奋与期待。
明城墙:
正所谓“世界城墙看中国,中国城墙看西安”,作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、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,“明城墙”无疑是一部无声的史书。我们静静地拾级而上,望着眼前繁华的西安城,想象着曾经的烽火连天,只有斑驳的青砖见证了这里厚重的历史和岁月的沧桑。
非遗奇萃:
与其说我们震撼于关中宅院里的非遗传承,不如说我们更感动于艺术家们年近古稀却依然铿锵有力的表演。一场15分钟的华阴老腔,让我们更加理解了金庸先生对老腔的那句评价:“声律铿锵有力,唱腔激越豪放,悠扬古朴,是民间音乐阳刚的典范,是北方汉子豪迈气概的赞歌。”
DAY2:第二天的西安,是史前文明记忆的半坡博物馆;是“世界第八大奇迹”的兵马俑;是我们化身匠人虚心求教的制埙工艺;是我们亲手制作的“千年陶俑”;是我们同舟共济体验钻木取火的火热之旅。
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:
走进馆内,扑面而来的震撼无以言表,青铜车马、步兵、骑兵、弩兵、战车,即使蒙上了历史的尘埃,我们也依然能从这“千人千面”的俑中感受到秦始皇当年统帅三秦虎狼之师,兼并天下,鼓角争鸣,一扫六合的恢弘气势。
除了陶俑,坑内深深的车辙印也同样定格着历史,我们似乎能听到秦朝时“车辚辚,马萧萧”的怒吼,看到金戈铁马的厮杀与战斗。虽然,这里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隅,但将一个时代的面貌不加只言片语地保留下来,任后人感受、评说,这或许是历史带给我们的又一种意义。
体验钻木取火:
在半坡博物馆外,同学们成群逐队,以小组为单元体验了“钻木取火”。钻木取火以“摩擦生热”为基本原理,使用木头制作钻火板和钻竿,以石头、粗麻和细麻作为辅助道具,不添加任何助燃材料,充分体验原始人取火的方式。
最终,几乎每个小组都“热火朝天”,一个接一个腾起了火焰,赫赫炎炎的不止是那一刻的天气,更是同学们一浪高过一浪的热情。但这其中也有独树一帜的存在,比如有的小组,虽然已经烟雾缭绕,却依然没有点燃干草,在尝试了十次无果后,只能带着对古人的尊敬和身边同学的赞叹离开了现场。
DAY3:第三天的西安,是被誉为“古都明珠,华夏宝库”的陕西历史博物馆;是玄奘法师“革命根据地”的大慈恩寺;是为安放佛教珍宝重金修建的大雁塔;是拥有“宁强千锤酥”和“摔碗酒”的永兴坊;是重现盛唐华彩的大唐不夜城。
陕西历史博物馆:
一票难求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无疑是此次研学的重头戏之一,这里记载了仰韶文化至明清的陕西历史,陈列的文物器皿浓缩了历朝历代的独特文化。精美绝伦的商周青铜,千姿百态的陶俑,独步全国的汉唐金银器皿,举世无双的唐墓壁画等都让我们沉醉其中。
庆幸我们全体师生都预购了现场讲解,才能一步一诗,一物一词地理解这里的珍贵馆藏。其中,错金杜虎符(秦)、彩绘雁鱼铜灯(西汉)、唐三彩载乐驼(唐)、镶金兽首玛瑙杯(唐),黑釉油滴碗(宋)等多件镇馆之宝前都围绕着老师和同学们流连忘返的身影。这一天,三秦大地用自己独特的历史为我们讲述了华夏五千年的故事,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深深体会到:对历史的完整保留比任何诉说都更有力量。
大唐不夜城:
负有盛名的大唐不夜城,是我们此行期待许久的地方。不仅因为这里有庄严肃穆、雕梁画栋的仿古建筑,也不仅因为这里可以循迹找到被称为天可汗的太宗李世民、开创了中国史上最强盛时代的玄宗李隆基,还因为当夜幕降临,华灯初上,这里便成为了一千多年前那个“香烟馥郁,箫鼓喧阗,灯火盈门,笙歌迭奏”的盛唐。
这一天,老师和同学们都三五成群,自由徜徉其中。闭上眼,是才子名士、王孙贵胄、布衣平民、巾帼红袖的长安一景;睁开眼,是火树银花、群雕景象、人声鼎沸、时空在此与你我交错的现代盛世华章。
DAY4:第四天的西安,是大袖长摆、褒衣博带的汉服文化;是千年古刹、晨钟暮鼓的小雁塔;是藏着盛世长安的西安博物院;是千宫万象的大明宫;是“灰头土脸”的考古发掘;是小心翼翼地文物修复;是唯美食不可辜负的回民街。
穿汉服学汉礼:
《左传》里有一句话说:“国有礼仪之大,故称夏。有服章之美,谓之华。”汉服作为汉民族传承了四千多年的传统民族服装,是华夏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。在汉礼课堂上,每位同学都身穿汉服,跟随老师学习了大揖礼(向长辈、师长表达敬意)、平揖礼(平辈间或一般场合)、万福礼(女子日常礼仪)等汉礼,自然优雅,别有韵味,我们都静静感受着这份礼敬在心的传承。
大明宫遗址:
大明宫从唐初创建至唐末毁废,唐代21位皇帝中有17位在此居住和听政,伴随着大唐王朝盛衰荣辱两百多年。我们穿行其中,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着气势恢弘的丹凤门,巍峨高大的丹凤楼以及 “九天阊阖开宫殿,万国衣冠拜冕旒”的含元殿盛景……太液池边,翠柳依依,在这浸满盛唐风骨的遗址建筑中,似乎所有的故事都还在我们心中延续。
回民街:
醒目的招牌、古朴的屋舍、熙攘的人流、掉了漆的门窗、落了灰的海报……这是西安闻名遐迩的美食天地“回民街”,是属于旧都的旖旎,映射着西安这座老城的喧嚣与繁华。我们以“小组”出行,解散瞬间便原地消失,直奔各大宝藏门店,共赴一场并不奢华却异常温暖的美食之约。
DAY5:第五天的西安,是不负流年、为梦前行的西安交大;是回程的车票;是沉甸甸地收获和太多值得慢慢回忆的研学时光。
西安交大:
走进西安交通大学,昔日名人的身影仿佛在时空的长河中浮现。树荫笼罩的大道旁,左侧是怀揣历史的古建,右侧是翻新重修的教学楼,让人真真切切感受到了“一眼千年”的历史和现在。
我们认真聆听着讲座,西安交大也由此成为了同学们的“梦中情校”。在少年班同学的讲解中,我们逐渐放下了少年班“神圣、无法进入”的隔阂,深深懂得了“敢于背负自己理想的人,才能有机会成为别人理想中的人”。
作为初三的学子,这不一样的课堂带给了我们太多思考与力量,让我们明白了努力要蕴藏“九死不悔”的精神,它也许未必会带来令人瞩目的成就,但却是人生路上最动人的姿态。
课程结束后,我们给未来的自己留下信件,动手制作了象征希望和梦想的小台灯,带着满腔热血,踏上了归家的旅途。松浦弥太郎说:“如果你真的想实现梦想,最快捷的方式便是竭尽所能地过好今天。”那么就从“今天”开始,我们皆“为所有,尽所能”,奔赴六月的考场。
西安,是一座“小隐于市,大隐于世”的城市。走在这里,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年轮和岁月的沧桑,十三朝的历史仿佛轻轻环绕着这座城,用厚重的底蕴和铿锵有力的声音诉说着过往的繁华和现在的精彩。
此次研学活动,我们有幸感受了十三朝古都的庄严厚重,八百里秦川的生机勃勃;我们有幸经历了与老师们难得一聚的把酒言欢,与同学们“久经沙场”的亲密无间;我们有幸收获了太多“万里路”中的见闻,太多掷地有声的回忆;我们有幸见证了繁华包容的长安和灵动进取的西安……此次西安研学活动结束了,但它带给我们的思考和改变还在继续。
西安研学有感:
心之所向,素履以往。怀着期待,伴着对历史记忆的好奇,我们踏上了西安研学之旅。
绮丽如斯。浑厚的秦腔,穿透了坊市的青砖黛瓦;兵马俑坑,感受地下帝国的众生悲喜;古城高墙之间,一呼一吸的间隙都充满着长安独特的华贵气韵;陕西历史博物馆里,穿行在骨笛孔洞之间的是文明的先声;大、小雁塔中,重走玄奘法师西行之路,感受西安另一张“城市名片”……
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,从历史中学习,在实践中获知。西安之旅,短暂而充实,为青春华章填上绚丽一页。
初三(3)班 季予诺
到达西安的第一天,我们用完中餐,便正式开启了在西安五天四晚的研学活动。这一天,我们聆听了华阴老腔,去到了西安城墙,学习了许多历史知识。在之后的几天里,我们去了很多博物馆,体验了许多精彩的活动,学习了汉文化的礼仪,欣赏了美丽的风景,品尝到了当地的特色小吃......最后一天,我们去西安交大学习,聆听了学长学姐的成长经历,亲手制作了属于自己的小台灯。
美好的时光总是很短暂,转眼间五天的研学已经过去,而中考也即将到来。我不会忘记研学期间二班独有的餐桌礼仪,不会忘记与同学们一起相处的时光,更不会忘记在未来的日子里要继续努力学习,在中考时考出理想的成绩。
初三(2)班 齐樱紫
“长安自古帝王都,名胜古迹繁难数。” 承载起十三朝厚重历史的西安,是我们此次研学活动的目的地。在短短五天的时间里,我们用脚步丈量着这座古韵与繁华并存的城市。体会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一眼万年,探访了斑驳城墙上的烽火狼烟,感受了大唐不夜城的熙攘繁盛,学习了汉服汉礼的文化底蕴,领略了大明宫的荣耀与衰败,聆听了穿过千年岁月的塔铃声,经历了西安交大带来的冲击与震撼……流年偷换的长安城,带给我的是太多古都的记忆和深深的思考。
初三(1)班 杜懿儿